对外汉语是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很多来面试的汉语老师在谈到这行业的时候,都提到了文化的多样性。那么何为“文化的多样性”?
课堂上的我们不是来自全国各地,而是世界各地。我们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和认知方式,很多事情在你的国家和我的国家是完全相反的,有时候我们的价值观在不断地被重塑,我们的视野在不断地被打开,也因此,有时候了解了多背景文化的人也会变得更加宽容。但是,跨文化交际是一门科学,这里面有很多问题是我们可以提前学习的,表层的跨文化交流只要我们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知识,了解一些最常见的差异,都可以避免冲突,达到顺畅的交流。但是要是长时间深层次的沟通,共事,那我想有经验的人都会发现,其实很难,我们从价值观深处就有着深深的差异。
最近一个美国学生跟我说,她的保姆平时总是不笑,她觉得保姆是在生气,然后自己就会胡思乱想,想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或者发生了什么让阿姨生气的事情。而且每次她做饭的时候,问阿姨菜怎么样,阿姨总是表情平淡的说很好,还行之类的。而每次阿姨做饭的时候,她总是以非常夸张的表情说很好吃,太棒了之类的。这些问题困扰了她好久。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学生接受的是欧美的文化,而阿姨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他们在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甚至表情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人的所有词汇的表达都相对含蓄,不愿意直接表露自己的感情,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但这可难倒了一根筋,直来直往的老外们了,他们可不会猜,他们只能通过你的动作和语言来判断你的感觉。所以就会有以上学生的疑惑
作为汉语老师,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如何对待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学生的文化,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接触学习中国文化更好的为语言学习服务,这是汉语老师最应该做的。我觉得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元共存意识,世界之大,不是你我看几本书,旅几次游就能了解的全面的,尤其是隐藏在思维中的深层次差异,生存方式的不同恰好地体现了世界的多样性,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者或者由于自己的国家较发达而产生的歧视或优越感都太简单粗暴了,绝对不能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个国家的文化。
第二,求同存异 ,不同的文化之间,哪怕是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细微的差异,我们不能总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就好比讨论用筷子吃饭好还是叉子吃饭好,完全没有必要去讨论的一个问题,不可能达到天下一统,正所谓中国古代一直倡导的“和而不同”理念,强调了对这个世界的包容性。
第三,文化诱导,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对某种文化感兴趣他会明显的喜欢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而且对文化有一种亲近感,这也会成为他们克服困难,持久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多介绍积极的正面的文化,而且,最重要的是客观公正,带有民族感情的介绍是学生接受不了的事情。如果有事物或者有切实体验,最好,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文化的内涵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www.prcba.com/jiaoxuefa/9003.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攀达汉语 » 汉语教学中如何“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