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微信咨询

汉语课堂的“媒介语”怎么用?

英国人John对学习汉语特别有热情,但是他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之前学习了一个50小时的>>一对一汉语课程,学完后发现自己会说的中国话只那么寥寥无几,因为老师一直和他说英语,最后老师英语到时更加得自如了,反而他除了会写一些汉字以外,收获无几。这让他非常苦恼,从而对学习汉语一度搁置。

由于对外汉语行业仍在发展中,市场较乱,>>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于学习汉语来说,一个好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有经验的中文老师懂得合理利用媒介语,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说多少,怎么说,这都可以影响到老外的学习效果。这里以英语为媒介语举例说明一下。

>>提高汉语的听说能力,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加大学生对汉语的输入,语速从慢到快,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很多汉语培训机构使用沉浸式汉语教学法,时间短,见效快,真正的模拟了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这说明我们应该和学生多说汉语。

但是真的就一句英语也不能说吗?当然不是,在适当的时机给出英语的解释可谓事半功倍,比如一个名词的解释,我们无需浪费时间,讲到苹果,一个英语单词apple就说明一切了。还有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说,适当的英语解释,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信心。

英汉之间的语境,语用,还有语义差异都比较大,用的时候应该小心一点,否则有时候会伤到学生自尊。

有一次,一个美国人把包里的小食递给了我,我想都没想就说了一句I do not want to eat(我不想吃),如果在汉语的语境中翻译过来,似乎完全没什么问题,但是英语语境的人听了以后,就觉得不能接受,随后她告诉我,如果你不想吃,你可以说no, thank you,如果你说 i do not want to eat就意味着我做这件事情是多余的,很不礼貌,而且你也没有说谢谢。这时候,我突然感觉到了语言的力量。很随意的一句话,直译过来就变成了没有礼貌,不尊重的意思。可见,跨文化交流体现在每个小细节当中。

其实,英汉的文化差异直接导致了语言表达的差异,汉语是一种高语境的语言,很多含义都是含蓄的。

we have already learned that 这个我们学过了)这句话我几乎每天都说,但是大部分学生的理解是 我们早就学过了,你怎么还不知道,你傻呀

very goodwell done,汉语老师已经觉得夸过头了,而在欧美会理解成,还行一般般,认为自己说的不好,老师不满意。

所以,中文教师在使用媒介语时,一定要多和学生交流,用对了用准了,才能有效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攀达汉语 » 汉语课堂的“媒介语”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