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国人来说,长城绝对是代表中国的独一无二的符号。但是很多外国人对长城的所知也仅限于风景秀丽,雄伟壮观等表面的信息,对于其内在含义可谓知之甚少。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多人都认为是秦始皇修筑了长城,其实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也就是战国时代,只是这些长城年久失修而且秦始皇还下令拆除一些,所以我们看不到了。
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修建长城的帷幕。一般小国长城只有几百里,大国也不过三四千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维修并新修建了长城 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维修,新筑的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还没有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由蒙恬部队的人和沿路军民共同完成。后期则大力修建长城。
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长城确保了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给这一中原农业的生产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就如《过秦论》中所说的,“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到了汉朝,各个帝王为了抵御匈奴也不断的修缮长城,这对汉朝达到“文景之治”到武帝的强大富裕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今后的各个朝代也不同程度的修缮长城,直到清朝,由于康熙的一系列政见,长城的抵御作用大大降低,直到今天长城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智慧的象征,是外国人来到中国都必游的名胜古迹。从长城修建的年代来看,这必然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主要是运送材料十分困难,古代的人们大概采取三种方法,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用人力去运送,他们多用背抗或筐挑杠子抬等方法运上去,第二种利用简单的工具,车子,滚木,撬棍等,还有在深谷中,会用“飞筐走索”的方法,第三种则是用动物来运输,比如在一些陡峭之处,人空手都爬不上去,只能利用善于爬山的山羊和毛驴。
这其中有多少人付出了血肉的代价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以长城的存在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所以我们称自己的军队是“钢铁长城”,我们的国歌是“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霍元甲》的主题曲是“万里长城永不倒”,汶川地震的标语是“众志成城”。